首 页白鹿钟声正觉学院白鹿衔花佛教通讯慈善事业佛学常识禅书禅画佛门礼仪论 坛
佛法的真精神(2010年第四期)
文:yyblsadmin9     添加时间:2010-12-4 0:00:00

   人生的悲欢苦乐只是心的作用,一切造作也是心的作用,佛度众生,只是要人觉悟,心上再来个心,了解人生的所以然。觉是感觉环境的幻化,悟是悟到自心的缘妄,外不被环境所惑诱,内不被妄心所转辗,明白自己天然有个自主独立性体,虽然一时糊涂妄作,一觉便回到本来。所谓悲欢苦乐和一切一切, 都是梦幻泡影,不再上当,这是个自主独立的伟大精神。佛不自称是佛的功能,是一切人无贤无愚无大无小自有的功能。佛法的真精神就在此。

    人生欲解决这个大问题, 借佛的加持力是一二, 靠自己的努力是八九,若全然想靠佛或定要靠自己不依佛法,这都是大迷信,不是佛子。

   佛说因果, 不是有了佛才有因果, 佛说平等, 不是有了佛才有平等, 佛说众生与佛, 本来不二, 不二即是平等,是众生自己本来平等,特地做来不平等。论到外相,自然有大小高下美丑种种的不同,不同就不平等了,但一切相是缘生缘灭,幻起幻落,同一不实,这是平等的,所以平等是实,不平等是幻,而世人总是执取有相,久久成为习惯,于平等的真理,忘之久矣。独有觉悟的人,不受这个束缚, 自己能别具见解, 由理想上推出这个真理来,觉知一切众生,性体与我不二,何以我一定是好是对, 他人就一定是坏是不对呢? 那不明这个平等真理的人,先立了个人我主见,我要好,你不必要好,我有钱是阔,你没钱是贫,不知是钱的问题, 于人有什么相关, 我的钱给了你,我就贫,你就阔了,就是我不给你,我用完了,我也就贫了。本来钱是外相,根本靠不住的,但是患得患失的习性已久,要永久保持它,忘记了因果和平等的真理,所以多争,以至残杀抢夺,枉受诸苦,佛法的真精神,就是要打破你这个迷见。

   人有了这个迷见, 一迷再迷,势力越大,迷的力量也越大,迷人越多, 迷的团体也越多,一步步的演进到了糊涂的极点,反说佛法是迷信了。

   世上的一切无不是示我的教训,人事的种种幻变,即是告我以无常种种的不定,即是教我勿固执。世上一切恶业无不由我执所起,天下最苦闷 的人就是刚愎自用,总是我的不错,一直迷到底,至死不悟。我人看了他是真苦,他自己也苦,苦于不知道自己的苦。但我自己何尝真明白呢? 处于旁观是明白的,一轮到自己被虚荣货利所引诱,也许一样会刚愎自是。所以佛要你彻底觉悟。朱子只说到不为外物所诱,不知外物是什么,就是我自心的缘妄。不从心上下手,是不会彻底得到佛法的真精神。

   佛教和佛法本无所别, 所教的就是法。但到现在,所可见的只是佛教的形式, 所不明的却是佛法的真理。佛子四众,上焉者,闭门自修,不问社会上的疾苦,中焉者,好出风头,勤作有相功德;下焉者,犯奸作恶,无所不为。一班学佛的不是死气沉沉,就是妖形怪气,社会上只见其害,不见其利,叫人如何信仰得起。现在更进一步,连一班自修的人们,门也关不住了, 东奔西走, 更无暇把真正的佛法精神,介绍于社会,所以愈离愈远,人的怀疑也愈深,此佛教之衰落也。佛教既经过许多年的残破,然而佛法的精神潜势力,非但不见削改,反而日见膨胀,想研究真理的人日见其多,这就是人心苦闷的反动,无形中把佛教和佛法分了家。有智识的人自然不取佛教的形式庄严,而尊重佛法的精神自在。佛法的有相功德,原为一班初入门的方便引导。至于根本上,佛原来不取于相,要人自觉,最正宗的是自他两利,化敌为友,让他自动的驯伏,使各人明了自身的本来面目,把大智辅助大悲,做救世的工作。第一不许贪,能够不取于相,那贪污之风,自然灭了。第二勿嗔, 能够平等慈视, 了解互助主义,那诈伪残杀之习,自然止了。第三勿痴,能够阐明真理,开大觉慧,打破迷信,那刚愎自用,颠倒妄作之行自然少了。总主要他自动的感化。可见无一人不有心,心即是佛。无一心不有理,理即是法。佛法的伟大作用在不争自己佛教的门面,和其他宗教论短长,而在使人个个自己觉悟真理,学佛的平等救世精神。救不在衣食住的满足,而在人人能得衣食住的平等享受, 以为衣食住是维持这个身,身是维持这个大悲心。要去做大悲利众的事业, 不是焦芽败种的罗汉,而是智悲双运的菩萨,正合乎现世所倡的平等主义。倘有刚愎自用的人,他自会众叛亲离,不打自倒,为天下人作个大榜样,大教训,这才是佛法的真精神。

   佛法是重实干的, 是重自然性的,先自克己,取得定力,由定力增长识力,体力自然加强,这是人生的三力。用三力以应付社会上一切事业,自得游刃有余,处于今日狂风暴雨之局势下,没有心力的把持,必定被外境所冲动。即如一班贪污的人,本性并不愿贪污,只因环境的诱惑,前途没有希望,眼下即有恐怖,自己又无把持,逼迫往贪污的路上走。贪是人人本具的劣性, 污是一时的妄作,一人作俑,众人效尤,遂成了公开的流行病。如果要改造这个劣性,应先使其自觉,生活一安定,此风自然而止,此是佛法的真精神。

 摘自《佛学文摘》2010.8.


Copyright(c) 2006-2008 www.chinabl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益阳白鹿寺版权所有   本网站由益阳迪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维护

客堂电话、传真:0737-4208349 知客师:明谷法师 13107377139